11月8日,云南民大附中勞動教育基地迎來豐收,。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,,小心翼翼地從地里摘下一顆顆飽滿的蔬菜,,臉上難掩內心的喜悅和自豪,。從“課本”到“生活”,學生在勞動中發(fā)展身心,;從“認知”到“實踐”,,課程在勞動中回歸教育本真。
勞動教育里有萬物生長,。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秉承培育學生“健康,、善良、勤勞,、自立,、誠信、雅趣,、擔當,、合作、創(chuàng)新”九大關鍵素養(yǎng)的初心,,深度挖掘勞動教育課程中隱藏的育人因素,,通過建立多形式的勞動教育課程,為學生創(chuàng)立多元化勞動渠道,,讓勞動教育課堂成為提升學生道德品質,、促進“五育并舉”的重要平臺。
因地制宜,,構建勞動課程體系
學校高度重視青少年勞動教育,,除正常開設每周一節(jié)的勞動課外,還努力將校內勞動,、家務勞動,、服務性勞動轉變?yōu)樾1净n程,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(yǎng)全過程,,家庭,、學校,、社會三方聯(lián)動,將勞動課程貫通初高中各學段,。
勞動教育要強調“坐而論道,,不如起而行之”,也要強調“篤行不怠”和“因地制宜”,。根據(jù)培養(yǎng)目標,,結合中學生特點,學校將學生管理一日常規(guī)(教室,、宿舍內務整理),、生物學科教育、思政教育,、家庭勞動教育,、社團選修課等與勞動教育相結合,形成具有綜合性,、實踐性,、開放性、創(chuàng)新性的多學科融合勞動教育課程體系,。
例如,,民大附屬初中成立陶藝社、篆刻社,、剪紙社等豐富多彩的社團,,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悟傳統(tǒng)文化的魅力;在勞動教育基地進行作物種植,,讓土地成為最生動的課堂,;帶領學生進社區(qū)開展義務勞動,讓學生在自覺,、自愿、堅持不懈的付出奉獻中收獲成長,。民大附屬高級中學通過橋梁建模大賽,、風箏制作比賽、古法造紙體驗等活動讓學生把課堂與生活連接,,讓知識體系更接近現(xiàn)實,。
此外,為提升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,,學校還將學生勞動素養(yǎng)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,,規(guī)范評價內容,制定評價標準,,建立激勵機制,。結合學生在學校,、家庭、社會勞動實踐中的表現(xiàn),,將具體勞動內容,、過程和相關事實材料全面客觀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,加強實際勞動技能和價值體系情況的考核,,并作為學生評優(yōu),、樹先的重要參考。
多元融合,,將勞動教育做細做實
全面加強勞動教育,,必須打造完備的專業(yè)教育課程體系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,,并結合課程特點充分挖掘勞動教育的元素,,做到猶如“鹽溶于水”一般的融合。
以勞動教育基地為例,,這是學校通過組織學生種植蔬菜,、農作物進行的集體勞動教育。針對該課程的實踐特點,,學校邀請生物教師和校外專家一起研究制定科學的實施方案,,指導勞動教育全過程。通過專題培訓,,讓學生了解農作物不同階段的生長過程,,學會基本的種植技巧;正式種植期間,,教師親身示范,,并在作物生長期安排學生進行日常養(yǎng)護,真正參與到農作物生長的全過程,。從播種到收獲,,使學生既習得勞動知識與技能,也體悟到勞動價值,,同時又實現(xiàn)了勞動和生物學跨學科的育人功能,。
習慣養(yǎng)成,構建育人有機整體
行為養(yǎng)成習慣,,習慣形成品質,,品質決定命運。云南民大附中積極拓展勞動內容,,豐富勞動載體,,通過培養(yǎng)勞動習慣,推進以勞育人,。
學校初一,、初二年級有一張“勞動清單”,,明確規(guī)定了每個學期的任務,從整理書桌,、美化教室開始,,逐漸掌握洗衣做飯、打掃衛(wèi)生等生活技能,,通過“綠化認養(yǎng)”明確每個班級的“責任田”,;舉辦“為愛下廚”活動親制飯菜感恩父母;參與“職業(yè)體驗”體會建筑工人的辛苦不易,;體驗“非遺扎染”碰撞美育的火花,;收獲“基地成果”感受豐收的喜悅……這些勞動體驗以“勞動日歷”的形式確定下來,幫助學生養(yǎng)成勞動的習慣,,讓青少年不只會天文地理,,也懂柴米油鹽,打通書本與現(xiàn)實的界限,,會生活,、愛生活。
以勞樹德,,以勞育智,,以勞健體,以勞育美,。今后,,云南民大附中將不斷深耕“以勞育人”的理念,以勞引育,,避免為勞而勞,、流于形式,在孩子心中深植勞動的種子,,讓勞動成為最生動的課堂,,讓改變自然而然地發(fā)生。
圖文丨楊曉涵 編輯丨周興陽 校對丨袁從波 責編丨周興陽 復審丨石燕霞 終審丨任重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