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上春城訊 齊肩短發(fā),圓圓的臉上,,戴著一副圓圓的眼鏡,說話聲音不大……第一次見何艾凌的人,,大概都想不到,,這個可愛的女孩還有英姿颯爽的另一面。
何艾凌是云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(下稱“民大附中”)初二17班的學生,。在今年9月的2020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擊劍錦標賽暨云南省第二屆青少年(學生)運動會擊劍預賽中,,何艾凌一人獨得女子佩劍第一名、團體第一名,、團體(U14)第一名三塊金牌,。
何艾凌與擊劍的故事,要從2013年說起,。
小身體藏著大能量
當時6歲的小艾凌偶然看到一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擊劍比賽,。看不懂規(guī)則的艾凌,,只覺得擊劍運動員很瀟灑,。在她的央求下,媽媽給艾凌在昆明一家擊劍俱樂部報了名,。因為覺得艾凌肯定堅持不下來,,媽媽只報了一個月的體驗課。
沒想到艾凌不僅好好堅持了下來,,還選了少有人練的“冷門”劍種—佩劍,。艾凌選擇佩劍的原因很簡單,“好拿”,。前進,,前進,后退,,進攻,;再前進,前進,,后退,,進攻……學習佩劍3個月后,7歲的艾凌第一次代表俱樂部參加全國聯賽,。她不僅是年齡最小,、個子最小的選手,,也是小組里唯一的女劍手。1個下午,,4場小組賽,,0勝4負,只得9劍,。比賽結束,,回過神來的艾凌在車上哭了。
這次慘敗,,激發(fā)了小艾凌身體里的大能量,,“我不認輸,我不要再隨便練練了,,我要沖名次”,。佩劍講究速度和爆發(fā)力,因此學習的人少且多為男生,。艾凌常常作為唯一的女劍手,,在場上和男劍手們比拼。
學習擊劍一年半,,艾凌獲得第一個個人賽冠軍,。2017年,她獲得昆明市中小學生擊劍比賽女子兒童甲組個人佩劍第一名,,2019年昆明市大眾擊劍公開賽女子佩劍個人賽(學生組-U12)第一名,。
在剛結束的2020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擊劍錦標賽暨云南省第二屆青少年(學生)運動會擊劍預賽中,艾凌代表呈貢區(qū)一隊出賽,,4場小組賽,、4場淘汰賽全勝,獲得女子佩劍預賽第一,。艾凌最難忘的不是獲得三個第一,,而是在淘汰賽階段,戰(zhàn)勝了一個負多勝少的對手,,終于克服了心理的“魔咒”,。
藏龍臥虎的17班
為備戰(zhàn)2020年云南省青少年U系列擊劍錦標賽暨云南省第二屆青少年(學生)運動會擊劍決賽,艾凌每天放學后要抽出半小時進行基礎動作訓練,,每周末還要去俱樂部參加實戰(zhàn)訓練,。她卻不覺得苦。不管是練習中還是比賽里,,贏得每一分后的大叫,、精疲力竭的身體和滿身的大汗,都在幫她釋放學習,、生活中的壓力,。
“學習是主業(yè),,擊劍只是興趣愛好。”13歲的艾凌早有了對未來的規(guī)劃,。喜歡犯罪心理學的她,,想成為一名警察。警官學院是她的目標,。
在初二17班,,和艾凌一樣兼顧學習和興趣的學生還有不少。有學習鋼琴8年的,,有練習乒乓球6年的,有正在參加藍橋杯青少年創(chuàng)意編程大賽的,,還有一直學習跳舞,、圍棋、象棋等的……在班會上,,他們分享了各自堅持的故事,。
班主任、數學老師汪梅蘭說:“這節(jié)班會是在知道艾凌獲得大滿貫后,,臨時決定利用數學晚自習開的,。班會上,孩子們有的說艱辛,,有的說收獲,,有的分享趣事。希望聽了朝夕相處的同學的故事,,孩子們能明白成功背后有太多的艱辛和不易,,堅持是對抗挫折的利器。”
“如果你遇到喜歡的東西,,并且堅持下去,,這是你的幸運。如果你遇到不喜歡的東西,,還能堅持下去,,那是你的毅力和勇氣。雖然可能沒有剛剛那些經歷,,可我們一直都在共同堅持做著一件事情就是學習”,,同學在班會上說的這句話,艾凌一直記得,。“最開始,,我是跟著師兄躺贏;現在,,我可以帶著隊友打贏,。遇到困難,,別回避,拼一下,。比賽回來,,好朋友和我說‘站在你旁邊,我都覺得自豪’,。我也覺得自豪,。”艾凌說。
李澤鋒獲云南省青少年網球錦標賽第一名,,白瑪央珍獲昆明市第28屆藝術節(jié)獨唱組冠軍,,學校合唱團參加云南省首屆大中小學美育成果展演第一名……民大附中立足“蓮花品質教育”,構建了涵蓋21個模塊,、150多門課程的“根(基礎學力),、莖(生涯規(guī)劃)、葉(雅趣生活),、脈(公民素養(yǎng)),、實(實踐創(chuàng)新)”五大課程群。為提升學生的生命張力,,學校以“社團+選修課”的形式,,構建雅趣生活課程。并實踐創(chuàng)新課程,,助力學生的志趣引領與培育,。
汪梅蘭覺得,在學校“做有生命溫度的教育,,為學生的品質人生奠基”的辦學理念下,,孩子們得以大膽展現自我,實現個性化發(fā)展,。在身心愉悅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中健康,、快樂地成長著。